23岁当军长,64岁策划惊天大案,解读林副统帅传奇又戏剧的一生

23岁当军长,64岁策划惊天大案,解读林副统帅传奇又戏剧的一生

在指挥作战时,林彪善于采用突击战术,一旦一切准备就绪,他便组织几股部队进行猛烈冲锋,这种战术屡试不爽,尤其是对于国民党的杂牌军和地主武装官兵畏惧生死,一遇到实力较强的部队就溃败逃走。

因此,林彪的突袭战术常常能够取得胜利,他本人也随着胜仗的增多,声望迅速提升,担任军团总指挥时年仅25岁。

从井冈山根据地的创立,到红军被迫撤离中央苏区,林彪始终在第一线坚持指挥战争。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撤退。

本文引自公众号:熹微尚书

在这次战役中,林彪成功突破4道封锁线,并指挥了强渡乌江战役,为中央红军的突围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年,红军占领贵州遵义,遵义会议于此召开,期间,林彪力挺毛泽东出任总指挥。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林彪相继参与了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攻占纳子口等重大战役,为红军成功脱困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红军长征抵达陕北,为培养抗日军政干部,党中央决定成立抗日红军大学,而林彪则被任命为校长兼政治委员。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设三个师,林彪成为其中年纪最轻的115师师长。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各师迅速开赴抗日前线,115师接到命令,林彪率领部队东渡黄河,阻击日军的进攻。

1937年8月,日军占领平津,沿多条铁路南下西进,日军占领大同,企图夺取平型关。

为了支援国民党第二战区军队,八路军115师在林彪和聂荣臻的指挥下,进驻平型关东南的上寨、下关地区,准备歼击敌军。

在林彪反复研究了雁北地形和双方力量对比后,他决定在关沟至东河南镇的公路上占据有利地形,设伏待敌。

1937年9月25日,日军第五师团一部进入设伏地区,林彪果断下令发动进攻,突如其来的火力让日军受到重创,各团同时发起冲击,成功歼灭日军1000余人,缴获大量军火和装备。

尽管日军战斗力强大,但在八路军的巧妙包围下,多次被迫突围,整个战斗历时近1天,林彪的坚定指挥和出色策略,使我方取得了巨大胜利。

这场战斗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彰显了中国人的抗战决心,提升了共产党和八路军在人民心目中的威望。平型关之战意义深远,成为舆论报道的焦点。

林彪作为指挥官更是在党内外崭露头角,在平型关大捷之后,林彪继续带领115师奋战在抗日前线。

1938年3月2日,他率部行军经过山西祁县时,遭到阎锡山的晋绥军哨兵误伤,受伤后他被送往延安接受治疗,随后在冬季前往苏联就医,直到1942年初才返回祖国。

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我党从华北和华东抽调了十余万军队和地方干部向东北地区扩展根据地,林彪受命出任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和中共东北局书记等职务。

本文引自公众号:熹微尚书

同时,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调动了30万~60余万人的军队向东北进发。

中共东北局和东北野战军执行党中央展开大陆占领两乡的策略,舍弃大中城市,深入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建立革命政权,发动人民群众,壮大武装力量。

在取得稳定局势后,东北野战军从北向南展开进攻,通过四宝临江战役,成功阻止了东北蒋军的进攻,并在1947年夏秋季攻势中开始大规模消灭敌军有生力量。

在1947年冬季和1948年春季两个强大攻势之后,国民党军队被迫撤守到数个小城市,此时,我东北野战军的数量已经超过了敌人。

在东北战场上,林彪展现了卓越的指挥才能,他总结了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等战术原则。

所谓一点两面,即在进攻时集中力量突破一点、扩大战果,正面进攻与侧面包围相配合。

而三三制的是将每方分成三个战斗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进攻,减少伤亡,便于形成战斗力。

此外,三猛则包括猛打、猛冲、猛追等战术,这些简练而实用的战术原则在东北野战军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林彪带兵只管打仗,几乎不问其他事物,在指挥东北战场的各战役中,他常常倒骑着椅子,面对地图,长时间专注观察和思考,他的战役布置精准,运筹帷幄,虽然不善于与他人交流和讨论,但他喜欢独自默默的思考,一旦他下达任务,那就是命令,别人只能听从和执行。

本文引自公众号:熹微尚书

他对战场兵力的计算精确到一个营甚至一个连,决不轻举妄动。

他不轻易发动没有把握的战斗,每一仗都留有余地,确保在进攻时有全胜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留有退路。

在林彪等东北野战军高级将领的指挥下,围困长春,迫使蒋军起义或投降,和平解放长春,强攻锦州,堵住东北蒋军的退路,形成关门打狗之势,攻占沈阳,全歼东北蒋军。

东北野战军发动的辽沈战役历时52天,以伤亡69000余人的代价,换取了全歼东北敌军46万人和解放东北全境的重大胜利。

辽沈战役结束后,林彪与罗荣桓率部入关进驻华北,在那里,他参与指挥了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中,林彪调动了34万人的东北野战军,与刘亚楼一同指挥,于1949年1月14日全歼了天津守军13万人,解放了天津。

此战以伤亡39000人的代价,取得了全歼敌军52万人的重大胜利,宣告了平津战役的胜利结束。

至此,华北基本解放,国民党军队主力丧失了驻守的基地。

平津战役结束后,东北野战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林彪率领这支部队继续南下,一直打到中南地区,最终迎来了全中国的解放。

本文引自公众号:熹微尚书

在解放战争的五年征战中,林彪指挥大兵团,规模最大时可集结数十万,在多次较大规模的战役中,凭借谋划准确、决策果断,几乎是每战必胜。

1950年,因健康原因,林彪退出前线工作,搬至北京,开始了漫长的休养生涯。

1955年,随着解放军实施军衔制度,林彪在元帅榜上荣居第三位,由于当时在北戴河疗养,未能亲自参加进衔典礼。

1960年,我国原子弹研究陷入困境,关键时刻,林彪坚决主张继续进行原子弹研究,为该领域注入新的活力。

到了1966年,林彪误入歧途,给他传奇一生留下了备受诟病的一段历史。

1971年,林彪乘坐飞机前往苏联和蒙古国的边界地区,逃跑途中在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温都尔汗地区机毁身亡,终结了他长达63年的人生历程。

友情分享、激情点赞、深情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手记

美国电压和电源插头指南 - 电源标准
《dnf》疲劳值恢复方法介绍
玉珠铉瑜伽练多久有效果(练瑜伽多久能看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