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科普】腹针疗法二十四穴及16例常用处方

【穴位科普】腹针疗法二十四穴及16例常用处方

上腹部分寸的标定:中庭穴至神阙穴确定为8寸。

下腹部分寸的标定:神阙穴至曲骨穴确定为5寸。

侧腹部分寸的标定:从神阙、经天枢穴至侧腹部腋中线确定为6寸。

2、腹部分寸的测量:水平线法。

中庭穴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8寸。

神阙穴至曲骨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5寸。

侧腹部的腋中线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6寸。

7.腹针疗法的针刺方法

1、针刺手法。进针时应避开神经、血管,根据处方的要求,按照顺序进行针刺。

(1)进针。准确度量,确定穴位后,采用套管针,快速弹入皮下。针刺深度:浅刺—皮下;中刺—脂肪层;深刺—肌层。

(2)行针。①缓慢捻转不提插1—2分钟。②轻捻转慢提插1—2分钟。

(3)出针。留针30分钟后出针,出针时按照进针顺序缓慢捻转出针。

8.禁忌症

1、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2、孕妇。

3、急腹症。

4、腹部肿瘤。

5、针刺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感染患者。

9.腹针疗法注意事项

1、在治疗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患者对腹针治疗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进行调整,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2、饭后半小时后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应空排大、小便。

3、天气寒冷时针刺完成后,要注意腹部的保暖。

10.腹针常用基本处方

是腹针治疗用以调理脏腑机能、疏通经络、清热解毒和治疗各部位疾病非常有效的基本处方。也是腹针治疗各种常见病中的难治病、慢性病以至疑难病症的基本处方。

二十四个穴。

中脘(脐上4寸);下脘(脐上2寸);水分(脐上1寸);神阙(脐中);气海(脐下1.5寸);关元(脐下3寸);中极(脐下4寸);商曲(脐上2寸,旁0.5寸);石关(脐上3寸,旁开0.5寸);阴都(脐上4寸,旁开0.5寸);气穴(脐下3寸,旁开0.5寸);滑肉门(脐上1寸,旁开2寸);天枢(脐旁2寸);外陵(脐下1寸,旁开2寸);大巨(脐下2寸,旁开2寸);水道(脐下3寸,旁开2寸);大横(脐旁4寸);气旁(脐下1.5寸,旁开0.5寸)。

上风湿点(脐上1.5寸,旁开2.5寸);上风湿外点(脐上1寸,旁开3寸);上风湿上点(脐上2寸,旁开3寸)。

下风湿点(脐下1.5寸,旁开2.5寸);下风湿下点(脐下2寸,旁开3寸);下风湿内点(脐下1.5寸,旁开1.5寸。

腹部经穴图

腹部经外奇穴图

11.腹针常用处方

1、头痛:

处方:1中脘M、2阴都S。

辩证加减:外感头痛:曲池(双)或十二井放血。

血虚头痛:气海、天枢(双)。

瘀血头痛:气海、关元、滑肉门(双)。:

2、落枕。

处方:(1)中脘M。(2)商曲S(患)。(3)滑肉门M(患)。

辩证加减:颈项双侧疼痛:商曲(双)、滑肉门(双)。

颈项后正中疼痛:下脘、商曲(双)。

3、肩周炎

处方:(1)中脘M。(2)商曲M(健)。(3)滑肉门S(患)。

辩证加减:(1)肩部疼痛的范围较大时以滑肉门为顶点的三角距离略长。(2)肩部疼痛的范围较局限时以滑肉门为顶点的三角取穴距离缩短。

4、网球肘

处方:(1)中脘M。(2)商曲(健)M。(3)滑肉门(患)S。(4)上风湿点(患)S.

辩证加减:(1)肘部疼痛较剧加上风湿点三角(患)。(2)脘部拇指侧疼痛加列缺(患)。(3)脘部关节正中疼痛加外关(患)。

5、腕部的狭窄性腱鞘炎

处方:(1)中脘M。2商曲M(健)。(3)滑肉门M(患)。(4)上风湿点M(患)。(5)上风湿外点S(患)。

辨证加减:(1)腕部拇指侧疼痛加列缺(患)。(2)腕部关节正中疼痛加外关(患)。

6、颈椎病

处方:(1)中脘M。(2)关元M。(3)商曲S(双)。(4)滑肉门M(双)。

辩证加减:

(1)神经根型加石关(双)、取石关时依颈项部疼痛的部位而变动,如在两侧项肌的外侧时取穴离腹白线稍宽,如在两侧项肌的内侧时取穴离腹白线略窄。

(2)椎动脉型加下脘上,取穴时依据骨质增生的部位高低不同而上下移动,如颈7增生取下脘穴,颈4-5增生取下脘上5分,以此类推。

(3)上肢麻木、疼痛加患侧滑肉门三角,取穴方法参照治疗肩痛、肘痛。

(4)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加气穴(双)。

(5)耳鸣、眼花加气旁(双)。

7、腰背痛

处方:(1)中脘M。(2)气海D。(3)关元D。(4)大横M(双)。

辩证加减:

(1)腰背痛背痛较甚:滑肉门(双)、太乙(双)、石关(双)、上风湿点(双)、下风、湿点(双)。

(2)腰背俱痛:商曲(双)、天枢(双)。

(3)腰背痛腰痛较甚:外陵(双)、金河(双)。

(4)寒湿性:上风湿点(双)、下风湿点(双)。

(5)劳损性:商曲(双)、四满(双)、气穴(双)。

(6)肾虚性:下风湿点(双)、水道(双)。

8、腰椎间盘突出症

处方:(1)水分M。(2)气海D。(3)关元D。

辩证加减:

(1)急性腰椎间盘突出:人中、印堂。

(2)陈旧性腰椎间盘突出:气穴(双)。

(3)以腰痛为主:外陵(双)、气穴(双)、四满(双)。

(4)合并坐骨神经痛:气旁(对侧)、外陵(患侧)、下风湿点(患侧)、下风湿下点(患侧)。

(5)腰背痛背痛较甚:滑肉门(双、浅)、太乙(双)、石关(双)、风湿点(双、浅)。

(6)腰背俱痛:商曲(双)、天枢(双)。

(7)腰背痛腰痛较甚:外陵(双)、金河(双)。

(8)寒湿性:上风湿点(双)、下风湿点(双、浅)。

(9)劳损性:商曲(双、浅)、四满(双)、气穴(双)。

(10)肾虚性:下风湿点(双、浅)、水道(双)。

9、膝关节痛

处方:(1)滑肉门M(患侧)。(2)外陵M(患侧)。(3)气旁M(健侧)。(4)下风湿点S(患侧)。

辩证加减:

(1)膝关节扭挫伤:内侧损伤,下风湿内点三角(患侧),外侧损伤下风湿下点三角。

(2)膝关节骨质增生:天地针、气外(患侧)。

(3)膝关节炎:调脾气(大横)。

10、眩晕

处方:(1)中脘M。(2)下脘M。(3)气海D。(4)关元D(引气归元)。(5)商曲M(双)。(6)气穴M(双)。

辩证加减:

(1)实证:刺激略强,或可每隔5分钟行针1次,以泻其实。

(2)虚证:刺激稍弱,神阙穴艾架灸。

(3)胃部胀满、呕吐:加梁门(右)。

(4)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加滑肉门(双)。

(5)肝阳上亢与痰浊中阻:加调脾气。

11、中风

处方:(1)中脘M。(2)下脘M。(3)气海D。(4)关元D(引气归元)。(5)滑肉门S(患)。(6)上风湿点S(患)。(7)外陵S(患)。(8)下风湿点S(患)。

辩证加减:

(1)头痛、头晕:阴都(患)、商曲(双)。

(2)语言不利:中脘上。

(3)面瘫:阴都(患)、商曲(健)。

(4)肩痛:商曲(健)、滑肉门三角(患)。

(5)手功能障碍:上风湿上点(患)、上风湿外点(患)。

(6)下肢无力:大巨(患)、气旁(健)。

(7)足内翻:下风湿内点(患)、气旁(健)。

(8)踝关节不利:下风湿下点(患)、大巨(患)。

(9)上半身功能障碍较重:滑肉门(健)。

(10)下半身功能障碍较重:大横(健)。

(11)病程较久:气穴(双)。

12、慢性胃炎

处方:(1)中脘D。(2)下脘D。(3)气海D。

(4)关元D。(5)天枢M(双侧)。

辨证加减:

(1)消化不良:加天枢下(右侧)。

(2)便秘:加天枢下(左侧)。

13、消化性溃疡

处方:(1)中脘D。(2)下脘D。(3)水分 M。(4)气海D。(5)关元D。(6)天枢M(双侧)。

辨证加减:

(1)十二指肠溃疡加:梁门(右侧、中刺)。

(2)嗳气、泛酸加:上脘(中刺)。

14、慢性肠炎

处方:(1)中脘D。(2)下脘D。(3)腹泻M。(4)关元D。(5)天枢(双侧)M。

加减:小腹胀痛:加大巨M(双侧)。

便溏、水泻:加水道M(双侧)。

脾胃虚寒型:加大横M(双侧),神阙温灸。

15、胆囊炎

处方:(1)中脘D。(2)下脘D。(3)气海D。(4)关元D。(5)天枢(双侧)M。(6)上风湿点S(右侧)。

辨证加减:急性胆囊炎:加大横M(右侧)。

消化不良:加天枢下M(右侧)。

便秘:加加天枢下M(左侧)

16、上呼吸道感染

处方:(1)中脘S。(2)下脘S。(3)上风湿点M(双侧)。

辨证加减:咽部疼痛:加下脘下S。

高热不退:加气海M、关元M。

内容来源: 爱上学医微信公众号

整理编辑:中西医结合护理杂志社

通讯员:秦沙沙 孙磊 王晶晶 董伟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手记

情侣写真去哪拍好
崩坏3蹦床计分赛怎么通关 6.5版本蹦床计分赛高分攻略
皇上的兄弟有多难当?看看乾隆的兄弟们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