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对裁员的规定
劳动法对裁员的规定是指国家有着具体的法律,其劳动法规范企业的裁员行为让公司的裁员行为更加具有合法化,其中包括有着赔偿标准等,以及哪些情形用人单位可以裁员等具体的规定。
目录
经济性裁员 经济补偿金
劳动法对裁员的规定
1经济性裁员 经济补偿金 经济性裁员经济补偿金
劳动保障方面的专家就“解除或终止合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三种情况详解了补偿金的不同计算方法。
情况一:解除或终止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此种情况的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省(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经济补偿标准为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支付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情况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阅读全文
2劳动法对裁员的规定 公司裁员赔偿标准在劳动合同法中有规定,裁员的程序跟处罚规定都有,你可以具体了解一下:
第四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
(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阅读全文
最近更新:2022-08-17
点赞
分享
举报
新浪微博
微信扫一扫
反馈
内容有误
未解决问题
法条过时
内容过时
排版错乱
其他错误
声明: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相关专题
劳动法最新产假规定
2022劳动节放假安排
哺乳期可以调岗吗
大学生实习期工资
高温补贴是多少
试用期工资
我有疑问咨询律师专业律师解答
劳动合同中未明确约定工资 2025-08-29
1. 劳动合同未明确约定工资是存在问题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报酬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
2. 若合同未明确,劳动者的权益可能受损。比如无法确切知晓应得报酬数额,在计算加班工资、经济补偿等时也会缺乏明确依据。
3. 劳动者可与用人单位协商补充约定工资条款。若协商不成,可依据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还可参照用人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4. 用人单位有义务明确工资约定,否则可能面临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等处罚,还需支付劳动者差额部分及赔偿金。总之,明确工资约定对保障双方权益至关重要。[详情]
公务员工龄是怎么计算的 2025-08-29
1. 一般来说,公务员的工龄从正式参加工作之日起计算。
2. 对于录用前有工作经历的人员,其工龄计算方式如下:
经组织人事部门正式办理录用手续后,原工作时间可计算为连续工龄。
以调干形式调入机关的,其调干前在其他单位工作的时间可计算为连续工龄。
3. 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不计入工龄,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后,从录用审批表中批准录用之日起计算工龄。
4. 公务员在工作期间,因组织安排到党校、行政学院等学习培训的时间,在规定学制内可计算为工龄。
5. 因组织调动、单位合并等原因导致工作间断,但按规定办理了相关手续的,间断时间可计算为工龄。
6. 受开除处分的公务员,从重新参加工作之日起计算工龄;受刑事处罚的,从刑满释放重新参加工作之日起计算工龄。[详情]
旷工3天算自动离职么 2025-08-29
旷工3天是否算自动离职,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若明确规定旷工3天属于自动离职,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旷工3天就可能被认定为自动离职。
但如果用人单位没有这样明确的规定,仅仅旷工3天通常不会直接被认定为自动离职。不过,用人单位可以依据自身的规章制度对旷工行为进行处理,比如扣除相应工资、给予警告、严重的可解除劳动合同等。
通常,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需要遵循法定程序和条件。若未经法定程序解除,可能面临支付赔偿金等法律后果。所以,旷工3天是否算自动离职关键在于单位的规章制度及是否依法处理。[详情]
离职拖一个月工资合法吗 2025-08-29
1. 一般情况下,离职拖一个月发工资不合法。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当日一次性付清劳动者工资。
2. 不过,也存在特殊情况。
比如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有约定,且该约定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按约定时间发工资可能是允许的。但即便有此约定,最长支付周期通常也不应超过一个月。
3. 如果用人单位离职拖一个月发工资,劳动者可采取措施维权。
可先与单位协商,要求按时支付。协商不成,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由其责令单位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还可申请劳动仲裁,通过法律途径保障自身权益。[详情]